走近校长奖学金得主|罗颖:从英语演讲到国际传播为梦想奋战到底
近日,经过答辩和评审环节,传播学院2019级新闻学专业罗颖同学荣获2022年度本科生校长奖学金。从校级英语演讲大赛到外研社·国才杯、21世纪杯,她一次次充满自信地登上舞台,用流利的口语和扎实的台风让许多人记住了她的名字。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课堂,再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国际新闻传播专硕,她一直追逐着自己的传播梦想,践行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使命。如今,保研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她将继续为自己的国际传播梦想而坚持不懈奋斗下去。
2021年10月6日,凭借着出色的临场应变能力与演讲水平,罗颖在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总决赛上收获了全国季军的好成绩,在已备演讲环节用3分58秒讲述自己的新闻人情怀、阐发自己的时代感悟、诠释自己眼中的“理想的力量”。罗颖精彩的发挥收获了现场评审与观众的好评,除了季军的佳绩之外,她还被特别颁发了“在乎力”奖项。
高中时期的罗颖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却从未接触英语演讲。事实上,那时的她还是一个非常害羞的女生。每当老师点到她回答问题时,无论回答的内容正确与否,她都会紧张得心跳加速,生怕受到周围人的嘲笑。2019年,进入大学的罗颖下定决心做出一些改变。“我想逼自己变得勇敢,我需要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圈。”
在初高中里打下的英语基础为罗颖争取到了免修大学公共英语课的资格。在一次英语免修相关事宜的介绍会上,她从大学英语部主任那里了解到学校的“英语演讲与辩论工作坊”。对罗颖来说,这是一次“走出舒适圈”的机会。经过层层筛选,她终于顺利入围,就此开始书写自己与“英语演讲”的故事。
罗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英语演讲上的“天赋型”选手,如今的演讲能力是不断“死磕”的结果。“无论是声音条件还是台风素养,我都不够优秀,需要更多的练习。”她日复一日地练习即兴演讲和已备演讲,并相信只有持之以恒能帮助她克服紧张情绪,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你为自己打下的英语基础是否扎实?你的英语表达水平如何?你的演讲基本功是不是过硬?”罗颖觉得,只有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获得所谓光芒四射的时刻,而这一切不取决于天赋,只取决于是否能不断坚持着提升自己。
在2020年的年末,罗颖曾有一段令她难忘的“迷茫期”。那一年,罗颖开始代表学校出战各类英语演讲比赛。竞赛备战与新闻学专业课作业需要“两手抓”,这给“初出茅庐”的她施加了极大的压力。最终,罗颖没有在演讲比赛上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专业课的绩点也出现了一些滑坡。“那时候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没能做好任何一边。”
在罗颖眼中,追梦路上的焦虑与迷茫是难以避免的。“当眼前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的时候,会感到迷茫和焦虑,遇到一些冲击性很强的挫折时也可能会崩溃。”她在本科期间面对过数不清的挫折,有太多想做的事情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没有办法做成。但在无数个迷茫期里,罗颖并未偏离自己的追梦道路。直到现在,罗颖还在代表学校参加各类英语演讲比赛。她说,她曾很幸运地在像21世纪杯这样的大赛上交出满意的答卷,但也经常会有付出了很多,却没达到预期成绩的时候。“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一直支撑着我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可能,就是一种执念吧。”
在21世纪杯的决赛上,对于“理想的力量”的演讲主题,罗颖用自己在传院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引入——新闻的理想是揭露真相、连接世界并讲述经常被忽视的故事。
罗颖与新闻学的邂逅也是一场“歪打正着”。她说,新闻传播类并不是她的第一志愿,但经过专业调配之后,身边的朋友们都觉得适合她,她也就此随遇而安。就这样,她在传播学院度过了难忘的四年本科时光,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发掘自己的潜能。她对于传统媒体的学习很感兴趣,也想尝试有关国际组织的传播工作。
当被问起印象最深刻的传院课程时,罗颖最先想到的是李海波老师的创意新闻报道课。“写新闻特稿要花费很多时间,确定选题也耗费了很多心思。”此外,路鹏程老师摄影报道课程也让罗颖受益匪浅。她说,即使是毕业之后,她仍然在反复应用从这两门课里学到的技能——撰写新闻特稿与摄影。“传院的很多课程,都是能让人受益终身的。”
在传播学院的第三年,罗颖也开始尝试在其他方面“走出舒适圈”,选择挑战创业训练项目。“双创项目非常锻炼综合能力,在设计项目与搭建团队的过程里,每分每秒都在考验自己。”她与组员反复讨论,推翻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最终受到自己在大兴安岭的朋友启发,结合时代特点选择了乡村振兴的主题。遗憾的是,疫情封控给项目的开展带来了重重阻碍。尽管没能圆满地完成项目,罗颖却在过程中收获颇丰,也结交了很多新朋友。
如今,罗颖找到了“传播”与“英语演讲”的交汇点——国际传播,这是她给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树立的崭新理想。她选择保研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传播专业,再一次踏上她与梦想的奋战之路。“本科阶段,我一直在追逐我的英语演讲梦。在研究生阶段,我想,可以追逐一下我的国际传播理想了,这也是我读研时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
校长奖学金答辩日的前后,罗颖都有英语演讲的比赛安排。在被挤满的日程里,她略显匆忙地参与了校长奖学金的答辩。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还是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对此,她感到幸运与荣幸。“校长奖学金是极其高度的认可。它认可了我在本科阶段做的很多事情。但是,我更希望把它视作一个起点。”
罗颖说,校长奖学金将会鼓励她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在答辩中她也看到了来自其他学院的优异学生,这也将鞭策她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
“抛开一些功利性的想法。”罗颖回答说,“我在大学本科阶段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不是为了‘加分’。”
参与双创项目、国家级英语演讲比赛获奖,这些经历曾帮助罗颖顺利保研。但在她的眼中,比追梦经历更重要的,是追梦本身,是自我的提升。她所取得的成绩,更多只是努力过后的“水到渠成”。
“如果你太注重成绩,那么当你遭遇了非常痛苦的失败,你可能会有更多的‘意难平’。学着与这样的情绪和解,可能会收获新的成长吧。”
而在专业课学习方面,罗颖表示,想在学业方面取得好成绩并没有什么窍门,认真的态度最为重要。“你对待一门课程花了多少的心思,老师是能从你的作业和任务完成度上看得出来的。”此外,罗颖也会经常与传院的各位老师沟通交流,老师们都会非常有耐心地解答她的问题。
最后,罗颖也勉励传院学子们主动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以双创项目为例,如果想做,可以从组员做起,或者是一些小事情做起,再慢慢地尝试搭建自己的项目。”她相信,在积极尝试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到同学们的能力,也一定能让大家收获珍贵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