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场高质量跨年演讲:罗振宇、崔璀多维度带来人生启示
正如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所说:“现在人们需要的已不单单是纯粹的知识,而是从别人的讲述中看到生活中的自己,从而思考应该怎样去生活、怎样活得更有意义、怎样把自己的价值焕发出来。”
在许多演讲中,演讲者会反复打磨演讲话术、精炼案例,为观众提炼出最有效的信息,并以一种比“看文字”更为震撼的方式告知观众,所以说一场好的演讲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而在今年,崔璀、罗振宇、吴晓波等老师都在跨年节点推出了跨年演讲,许多输出的内容都值得反复观看,不论是对于个人成长、职场规划乃至人生规划都有一定帮助。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跨年演讲,可以从今年的这6场开始。
后疫情时代下,工作环境、出行自由、健康安全都存在着重大的变数,今年教培行业洗牌,无数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大量裁员、降薪,从前“宇宙尽头是公务员”的笑谈也逐渐成线年以来的历史新高。面对时代的不确定,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走,要么随波逐流,要么在不擅长的领域里艰难过活。而我们曾经以为的热门的行业,曾经以为稳妥的岗位,都在以超出我们认知的速度变化,或者人满为患,你根本挤不进去,或者早就开始衰退。
所以我们就应该感到迷茫,接着找不到人生方向,或者继续去追逐风口或别人眼中的“稳定”吗,并不是这样,就像崔璀所说:在看上去不那么好走的路中,总有人走出了自己的路。
在采访650w科普博主河森堡的时候,崔璀了解到河森堡在成为大V以前,在每月两三千工资的岗位上干了9年。他拥有阅读大量资料,并将之进行关联、组织的能力,他会把事物之间的关联,彻底挖透,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发光发亮。直至某次,河森堡被一位听众邀请去知乎开了第一场live后,用户反馈极佳,之后又被挖去一席公开演讲,知名度获得巨大提升,最终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除了河森堡,崔璀还分享了中国植物画第一人曾孝濂从19岁起,一辈子都在为自然万物画像的故事;还有村上春树因为热爱写作和爵士乐,选择边打工边坚持自己的爱好,最终成为日本知名作家等众多案例,回顾他们的人生历程会发现,对于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最好的机会,是找到自己独特的生存缝隙。
整场演讲,时长3个多小时,崔璀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奇葩说》BBKing黄执中、教育心理学者叶壮几位嘉宾一起,就“做优秀的普通人”、“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三是爱具体的人”三个篇章来阐述主题,呼吁人们不骄不躁,专注个人优势,找到自己最重要的事之后,精准发力。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罗振宇面对首次空场举办的情况下,提出了“原来,还能这么干!”的主题。会上,罗振宇总结了过去一年中的诸多新变化,大到产能资源、社会认知、产业转型,小到职场年龄困境、个人成长策略,在4个小时的跨年演讲中,罗振宇用53个故事分别给出了答案。
就以被反复讨论的“35岁职场分水岭”这个观点来说,罗振宇用三位年龄均超过35岁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事迹提出“35岁现象这个天花板并不存在”。他认为,这些航天员除了我们能想象的身体素质好、行动敏捷这些优势之外,一定有一个优点他们一定是优秀的连接者。”而这些优秀的“连接者”所必备的就是“软技能”,这能使我们能和其他人、和组织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就告诉我们与其在年龄、体力上产生焦虑,不如静下心思考自己是否具备批判性思维、数字素养、领导力、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跨文化交流等一项或几项能力。希望大家再次面对35岁话题时,都能想到罗振宇说的那句“如果我40岁的大脑青春正好,为何说我35岁的肉身宝刀已老?”
1920年代,科学界曾经发生过一场非常重要的争论。最早人类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都可以被各种公式所确定和理解,但在1927年,有一个26岁的物理学家海森堡,第一次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引起了巨大的讨论浪潮。从那个时候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历史的周期和规律,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会上,吴晓波总结了2021许多经历过的6个周期之魅:百年现代化周期、互联网周期、房地产周期、新国货周期、产业智能周期、新能源周期。他认为,我们被周期驱赶和改变,同时我们在周期中发掘财富之泉。这六大周期,在2021年都处在一个发展的中间阶段,或者说一个转折时刻,2022年,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通过“应对变化”+“实现创新”的组合方法来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在众多周期之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指向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中国老龄化加深、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加之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大多数人抱着十分悲观的想法。刘润借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进化的雀,就被称为“达尔文雀”,提出“进化的力量,就是用海量的物竞,应对“复杂”的天择的力量。不是最强壮,也不是最聪明,而是最适合的,才能够生存。”
世界上唯有变化永恒不变,我们无法左右变化,那么就要用“进化”去适应“变化”。刘润在演讲中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活力老人、数字石油、Z0时代等七个未来趋势,提示人们在这些变化与趋势中,生出进化思维,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查理芒格曾说,“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都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读十卷书,胜走千里路,会上,攀登分别就科普博览、心灵成长、职场进阶、幸福关系、人文传记几个方向推荐书籍,希望人们能从书籍中获得缘分与力量。
幸福关系:《自驱型成长》、《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准备》、《幸福关系的7段旅程》、《樊登讲论语》
咨询行业有四段论,一个人要提升自我,他必须经过四个阶段:认知、思维、行为、习惯。如果你认知出问题了,那么你在接下来的思维、行为、习惯方面都会出问题,那么认知跟谁学?选择大于努力。
许多人会把目光放在逆水行舟的成功者身上,但是逆水行舟下一句却是残酷的现实不进则退,因此,赵玉琦提出2022年要“顺势而为”。会上,赵玉琦将演讲内容分为趋势、模式和运势,真诚分析了在数字化时代下,企业和个人将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赵玉琦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机遇,每个时代也都有它的局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其中,他又以中小企业为例,传授“创造客户+管控现金流+重塑团队”的发展方针,为许多企业管理者带去启示。
2021年充斥着“疫情”、“内卷”,对于过去一年和未来一年,相信许多人心中或多或少有些遗憾和迷茫。虽然对于每个人来说,困境的解法、人生的目标都各有不同,跨年演讲可能并不能直接给你标准答案,但观看演讲后的思考与感悟或许会让你离答案更进一步。